台湾茶演艺的一部百年传奇茶史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台湾茶演艺的一部百年传奇茶史


两百年台湾茶史,俨然一部茶业大片



 圣经有个小故事,人们称「马太效应」。

 

「马太效应」指的是上帝会把更多的资源给更强的人,更少的资源给更弱的人,导致强者越强,弱者越弱。


△马太效应


源决定了发展的能力,于是强者越来越强,弱者难以逆袭。

 

这是真的吗?

 

其实不然,因为在不同的领域里,每个人的强项并不一样,只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,就能成为「强者」。

 

这便是差异化发展的道理,每个人天生就有自己的优势所在。人如此,茶亦然。

 


| 逆袭的台湾茶

 

台湾茶,源自福建,茶种、技术、做茶的人,大多都来自福建。

 

△闽粤移民渡台路线图


清代是台湾人口大量增加、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,茶种与制茶技术在十九世纪陆续从武夷、安溪等地传入,以福建传统的乌龙工艺为主。

 

由于水土的差异,台湾乌龙的滋味,总不能与福建乌龙比美。著名史学家连横在《台湾通史》中便写到:「茗必武夷,壶必孟臣,杯必若琛。」


△茗必武夷,壶必孟臣,杯必若琛


福建乌龙茶以发酵足、焙火重为特色,台湾茶仿之,品质比拚不过福建茶,天生环境的差距,让台湾茶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出路。

 

△福建茶叶特殊的山水环境不可复制


包种茶与冻顶乌龙,是历史上的两个突破。

 

包种茶运用独特轻发酵工艺,制出清新迷人的花香,起初是为了打进花茶市场而研制,一时畅销,台北的码头因为运销茶叶,日渐兴盛。

 

△包种茶的特征是条索状、轻发酵,有清新花香


鹿谷位于台湾中部,产有冻顶乌龙茶,发酵适中,工艺独特,是具有台湾特色的乌龙茶,不仅运销各地,本地亦广受好评。


△冻顶乌龙特征是中发酵、中焙火,有焦糖香


社会上一时有「北文山(包种),南冻顶」之说。

 

△早期台北茶园生产景象


随着台湾茶逐渐发展,本具优势的福建乌龙茶,因为隔海相望,在台湾本地市场已不具竞争优势,只能落得个「顶级茶」的名分。

 

| 高山茶的新时代

 

1895年至1945年,台湾受日本统治。


这时期台湾茶业受日本农业技术与经贸影响,大力发展出口型茶业,以机制红茶为主,如日月潭红茶;


△日月潭老茶厂


乌龙茶此时内销、出口并重,以包种茶、铁观音、冻顶茶为主,并在旧工艺的基础上,发展出了东方美人等重发酵乌龙茶,一时产业蔚为大观。


△台北大稻埕码头的茶行 复原景象


台湾茶在二十世纪上半就走上了科研生产的路线,机器制茶的推行、茶园管理的改革,优良品种的培育等,一改旧时传统农家生产茶叶的方式,有了现代经营的影子。

 

△1930年代台湾乌龙茶的出口广告


1945年,日本战败投降;1949年,国民政府迁台,大批军民及技术人才进入台湾,进一步推动了台湾茶业的多元化,如适应江浙口味而生产的绿茶、为了出口竞争而生产的白茶等。


△台北三峡曾仿制碧螺春、龙井


△台湾仿制的白茶


1980年代,台湾创新发展高山茶。高山茶特指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叶,海拔最高达到2800米。

 

△梨山茶区 平均海拔2000米


过往,台湾茶产区海拔局限于800米,高山茶,无疑翻开了新的篇章。

 

台湾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,四面环海,山势高峻,2000-3000米高山起伏连绵,最高海拔玉山主峰将近4000米,是同纬度带少见的海岛型高山气候。


△岛内山势高峻


高山茶园日照短、云雾多、昼夜温差大,无疑是茶树生长的优良环境。


△高山云雾笼罩的茶园


高山茶,内质丰厚、回甘爽润,品饮间有独特「山头气」,加上青心乌龙独特的清凉韵,是历来乌龙茶所不具有的滋味。


台湾乌龙迎来了命运的转折。

 

此后,高山茶园大量诞生,梨山、阿里山、杉林溪、玉山等,目不暇给,不同产区皆有不同韵味。



梨山茶「清甜」、阿里山茶有「石韵」、杉林溪有「冷杉香」等,取代了过往以冻顶茶、包种茶、铁观音为主的产业面貌。

 

高山茶顺应产地特色,一改传统工艺,以轻发酵、轻焙火为主,以彰显高冷韵与山头气。


△高山乌龙带梗呈球型,色泽黄绿相间,闻之有冷香


| 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

 

十九世纪初至今两百年的台湾茶史,从移民初始的移植引种、包种茶与冻顶茶的独特创新,到高山茶的发扬光大,演绎了一个差异化发展的曲折历程,俨然一部茶业大片。

 

如果当初台湾茶不能求新求变,死磕传统领域,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。

 

「马太效应」给人的启示,不在于弱者就该绝望,而在提示人们,找到自己的优势,发扬光大吧! 


Baidu
map